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喆 赵迪)从共享图书馆、共享教室、共享体育场,到共享课程、学分互认、跨校组队比赛创业,9月25日,记者参加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时,来到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,感受这里的创新、开放、融合。
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13个重点园区之一,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自2020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,核心使命就是教育对外开放。这里,既有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,也有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的项目。
“我们园区打破了高校之间围墙的概念,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融合,在软件方面也能做到开放共享。”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邹文涛说,试验区按照“大共享+小学院”创新理念进行规划建设,通过“大共享”平台促进中外互鉴、学科互融、文理互通、课程互选、学分互认、管理共商的“五互一共”国际教育制度集成创新。
早在2020年,北京体育大学就成立了海南国际学院。2022年,北京体育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合作,经教育部批准,海南国际学院一期项目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成立,开设休闲体育与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,并于2023年9月开始招生。
如今,经过3年的建设,该学院通过课程创新、师资建设、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努力,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。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招生与就业主管尚婕说:“我们结合海南的地域特色,开设了滨海水上运动等课程,并在近期成立了海南国际学院乃至北京体育大学的首支帆船帆板队。”
据了解,在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,教师可以不受学校培养方案的限制,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想法,为试验区内的学生开设具有创新性的共享选修课;同时,允许学生跨校学习选修课,并实现学分互认。
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体育共享教研室负责人季成提到,他今年新开设的《户外人文美学与自驾实践》课程,就吸引了不少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选修。“这门课程是把北体的户外优势内容集聚到自驾这个载体上,前期我们会通过前置课程,让学生了解户外的风险、装备、环境,感受自然的美、身体的美,然后再进入自驾活动。”
“我们并不是考察学生的自驾技术,而是让他们作为活动策划组织者,把户外这种载体与大众接受联系在一起,最后我们把它做成了一个三天两夜的环岛旅行。”季成说,希望通过体育共享教研室,把一些创新的、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的、真正与他们生活融合的课程开发出来。
目前,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已经开设200余门共享课程,选课学生3700余人次,共享课程覆盖100%已入驻高校。其中,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开设33门共享课程,开课次数达56次。
此外,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在课题申报、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方面也实现了跨校融合、校企融合。邹文涛说:“有的学校学生擅长设计、有的学校学生擅长管理,把不同学校的学生组合起来,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。我们园区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,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比例达到了1/3,这种人才培养体系,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成长空间。”
按照规划,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办学规模是3万人,聚集的中外高校将有40余所,不同国家、不同地域、不同文化、不同学科在这里交融,将会催生无限可能。
邹文涛表示,未来试验区将进一步增加旗舰型高校的引进,扩大规模,丰富高校的类型和层次,推进国际科研合作,特别是服务海南自贸港、服务国家战略的产业,形成教育、科技、产业三轮驱动,核心是人才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炒股配资网站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